0

2009 与你同行——圣诞赞美之夜

Posted by elim on 十二 25, 2008 in 资源共享

2009 与你同行——圣诞赞美之夜

展翅上腾青年团契将在2008年12月25日,圣诞夜晚7:00在朝阳教堂主堂举行主题为“2009 与你同行——圣诞赞美之夜”的赞美会,欢迎弟兄姐妹和每一位朋友参加。同时请为此事工献上祷告。
来教堂,庆圣诞,与神同行!
朝阳堂展翅上腾青年团契《2009 与你同行》圣诞赞美之夜

时间: 12月25日晚19:00-20:30

[font=黑体][b]
一、2008欢庆圣诞 [/b][/font]
[align=left]诗歌:
《新生王歌》
《玛丽亚的小男孩》
《我们要祝你圣诞快乐》
魔术:
《圣诞礼物》
诗歌:
《圣诞夜歌》
《马槽歌》
《齐来崇拜》
证道: 刘宁花 牧师
舞蹈:
《这位奇妙婴孩是谁》[/align][font=黑体][b]
二、2009与你同行[/b][/font]
[align=left]诗歌:
《让爱走动》
《在主爱中》
《因你与我同行》
信息分享: 2009与你同行
诗歌:
[...]

 
0

12月28日青年聚会敬拜赞美诗歌

Posted by songwei on 十二 22, 2008 in 敬拜赞美

1我对你的爱永不变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ddd9525d622811f5.html
2 我要欢唱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1154135ab771b112.html
3.认识你真好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02e91a9d6e4112b3.html
4.圣灵请你来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35/f7b844e8a72fd89f.html
5.一道江河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50/adaaf61a2bda49eb.html
6.眼光(讲道之后)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32/ad92cb4339aaaf43.html
你像一棵果树
http://www.fuyinchina.com/html/2006-10/1837p2.htm

 
0

回答一位中国大学生关于基督教的四个问题

Posted by Jeremiah Chu on 十二 22, 2008 in 资源共享

[size=9]一位中国大学生关于基督教向我提出了四个很有普遍性的问题:
[i]1、一直都觉得有信仰是件非常好的事,心中有相信是件幸福的事。很真诚的想去了解基督教信仰,所以就有去教会,和基督徒交流,信主的朋友说,你离神的门很近了。可能是因为我的困惑很多吧。我一直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有一个神在这个世界做工,只是不知道这个神是不是基督教的神。
2、“ 三位一体”理论说,我们所信的上帝,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但又是一个上帝。路加福音4.1中说“耶稣被圣灵充满”,耶稣是圣子,和圣灵一样都是上帝的一个位格 ,那圣子(一个位格)又怎么会需要被圣灵(另一个位格)充满呢?
3、人是无法通过任何的作为来谋神的喜悦的,那人为什么还要努力的工作,去做好事呢?为什么还要遵守神所说的戒律呢(比如十诫),如果人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得神喜悦的话?加尔文说,人努力的工作取得的成功就是神的恩惠。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是很能说服大家。麻烦具体谈谈。
4、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耶稣教的神只是一班穷叫花子中的一个肯施舍的财主老,而一般哲人心中的神,则是以宇宙为乐曲而要在这种乐曲之中见出和谐的音乐家。怎么看这个观点。[/i]
祝帅对以上四个问题的解答如下:
1)世界上有三大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广义,包含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所信仰的神都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佛教没有一神论的观念,佛教的观念是人人皆可成佛(觉悟了的人),因此把佛教的偶像当作一神论宗教中“神”的观念来崇拜,是后世佛教徒对于原始佛教教义的曲解。此外,就是一些创世故事(如女娲造人)中有类似一神论的传说了。所以,如果有创造主,那肯定只有一位,即是犹太教的耶和华,也是伊斯兰教的安拉,也是基督教的耶稣的父神。
2)耶稣降世为人,为要承担世人的罪,因此必须首先取奴仆的身样,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所以,他在世期间,既要吃饭,也要睡觉,也要受洗,也要受圣灵。这样按照教义,他才能代替世人的罪受刑罚。而他复活升天以后作为神的“圣子”的位格,本身就是与圣父和圣灵一体。
3)基督教是因信称义的宗教,意思是说,一个人被上帝接纳不是由于行为好坏,而是由于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但是基督教并非不重视行为,在基督徒看来,好行为自己对上帝的爱的一种回应,信仰上帝的人自然会流露出好的行为(行为是爱上帝的结果,而不是上帝接纳人的原因)。所以可以综合根据《罗马书》和《雅各书》综合概括为“因信称义,因行为成圣”。上帝对于基督徒的基督台前的审判(决定千禧年期间基督徒是否有资格领受赏赐),就是根据基督徒的行为。但是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决定人最终是否得救进入天国),就是根据“信”了。
4)我上大学时也读过朱光潜的著作,因为他只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三流思想家,所以不值得耽误太多时间,所以后来就主要看他翻译的书了。你说的这句话我以前没有注意过,我特地找出原书查了一下上下文。朱光潜这里是把新约和旧约中的上帝割裂成为两个上帝:旧约(即犹太教)中的上帝是创造主,新约(即耶稣教)中的上帝是怜悯穷人的施恩者。但这种想法不是他的原创,早期教会史上的马吉安等人就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早就被定位异端了。
正统的表述是:旧约中和新约中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他既是创造主(艺术家),还是有位格(人格)的创造主。他不但创造世界和人,而且还爱他所创造的世界和人,给他们以恩典。如果没有这后面一点,基督教就和其他宗教传说(比如女娲)没有区别了。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人的上帝,就是没有意识到后面这一点,因而他们的上帝观是苍白的,他们的上帝只能创造,而没法和创造物用爱进行沟通。康德就比他们高明很多,康德看到,上帝不仅是“创造了我们头上的星空”,而且还“创造了我们的良心”。
最后这个问题,我曾经写文章《关于基督教信仰的五个误解》专门论述过(其中第五个误解),请参看。[/size]

 
0

基督徒的新衣

Posted by songwei on 十二 18, 2008 in 小组分享

基督徒的新衣
读经: 歌罗西书三章9至15节
3:9 不要彼此说谎,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
3:10 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3:11 在此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
3:12 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
3:13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3:14 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
3:15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保罗在这里继续论到信徒在接受基督之后的应有改变。它将包括即时的改变和持续的改变。
保罗形容基督徒得着新的生命,就仿如「穿上新衣」一般。他在第14节更加指出,「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换言之,爱心是涵盖一切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凭着爱心而作。
保罗在第12节指出,基督徒最首要是有一颗怜悯或同情之心。保罗的时代,是一个缺乏同情心的时代。当时的世界,是一个残暴的世界,并不重视生命的神圣。社会不会对老弱伤残提供任何保障。只有耶稣基督的福音提出「慈怜」的观念,并倡导以慈惠的行动来关怀有需要的人。
我们今天同样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到处都有苦难和饥荒。基督徒需要更多流露基督的爱心,去关顾周遭的人。
「恩慈」的原文,跟基督说「我的轭是轻省的」的「轻省」属同一个词。它与严苛和冷酷无情刚好相反。一个内心充满恩慈的人,不会因为别人抨击自己而给以还击。
接着的「谦虚」,是新约书信经常教导信徒要具备的美德;然而,在保罗时代的异教文化中,人们却普遍轻视它的价值,并不视之为美德,因为他们认为谦虚就是软弱的表现。但我们不要忘记,圣经曾用「温柔」和「谦和」来形容摩西和耶稣,但两人都并不是弱者。因此,谦虚并非软弱,而是要显示出温柔的力量。
这里的每一个字词都值得我们细心研究。要具备这一切的窍门,是在于基督的爱。正如保罗在第14节指出,我们在这一切以外,最重要是穿上爱。唯有用爱心,才能实践这一切。求主用他的爱来光照你的内心,使你得以穿上基督徒的新衣。

 
0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五讲

Posted by Yanwei on 十二 16, 2008 in 灵修讲章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五讲
整理:deepshock
1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2 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 1:1-3)
这周听唐牧师的查经会之后有一个体会,就是唐牧师讲道太深,信息量太大,我恐怕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整个查经会的信息表达清楚,只能靠着主尽我最大的努力了。
上周我们提到了世界重要的古代文明有二十几个,但谈论道的仅有三个文明,就是希腊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这些文明中对宇宙真理的思考,代表了被造的人凭着自己、透过上帝的普遍启示所达到高峰。希腊的哲学家透过这自然启示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东方的先人们通过这自然启示就发展出了伟大的宗教,其中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翘楚。
孔子的思想是“人道”,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义礼智信,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昆仲之间、朋友之间,搭建了一个后人奉为圭臬的人伦体系。孔子的思想涉及人生的诸多方面,却独缺天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不表示孔子认为超越物质的灵界是不存在的,而恰恰是孔子不知天道的诚实回应,“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都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道的重要性的认同,但他却也坦白自己并不明白这天道。
传说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没有解释给他道是什么,反倒是规劝孔子要以更谦卑的态度才可以求天道,但孔子没有去求天道,而是退而求其次发展了他的人道,这又恰恰合了老子说讲的:“大道废,有仁义﹔”
孔子见了老子之后对弟子说见到老子好像见到了一条龙,而孔子本身的谦卑已经是今天所有新儒学主义者所望尘莫及的了,所以今天这种重新提出儒学至上的思潮实质上是很可悲的。孔子曾经讲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唐牧师认为老子的思想要超过孔子,而且在人类历史中凭着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来进行对于道的思考的人中很难找出另外一个人的思想能如老子般接近“道”。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明了他自己承认那真正的大道是无法被清楚解释和定义的。
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单单是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老子对道的体会非比寻常,道乃是先天地生的道,它不依靠任何存在而存在,万物变,但道不变,道却决定了万有的存在。万有都不是独立的,那支撑万有的道就一定是独立的,支撑万有的总原则是不能动的,而这总原则的道,是自存永存的。“老子的思想伟大到这个地步,老子论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峰。所以做中国人一定不要小看自己,这个民族出现过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者。
在介绍印度文明之前我们先进行一点点思考,基督教以外的文化是人的思想,除了基督教的圣经以外没有其他文明宣称是直接从 神所领受的启示。当我们思想这个能力本身是被造的时候,我们从自己的思想出发,只能创造出我们思想观念中的“上帝”。
但基督教的上帝不是理性的产品,因为上帝乃是比人的理性要大得多的,而人的理性既是被造的,同时也是有限的,更是被罪玷污的,仅仅凭着这样的理性思考上帝,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上帝的。
当我们思考这永恒之道的时候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用自己的理性来思想这道,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中国的老子与孔子,印度的奥义经,是这种尝试的高峰;另外一条就是听上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圣经中所启示的。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调到印度文明,印度文明的精华《奥义经》里面有无数的神,但最大的有三个,其中与希腊文化以及老子思想中的道对等的就是梵天(Brahma),就是创造的总原则,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的内心中有一个追求大道的动力,叫做阿特曼(atman),这种求道的动力将人与动物区分,这和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的归回母体的Logigos就不谋而合了,而中国哲学中的最高境界所阐述的天人合一也有类似的理念。但奥义经中最大的神却不是梵天,而是代表毁坏力量的湿婆(shiva),另外还有保护神毗湿奴(Vishnu)。这样,印度宗教和希腊哲学,都认识到人类是宇宙的孤儿,人类有归回母体的动力,而都认为这“道”是万有的总原则,就在万有之中。
在文化中所理解的道是一种宇宙的理性,是在宇宙中可以找得到的。老子仅仅凭着在自然和社会中所领受的普遍启示,写下了“道法自然”,“万物起于有,有生于无。”,认识到了道的存在不依靠其他的存在,自存永存的属性,也看到万物乃是来源于最初的存在,而这存在是来源于无限、无极。而圣经早在老子之前2000年摩西问上帝你是谁的时候,上帝就已经回答他:“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 3:14)
但约翰福音最开始就告诉我们道不在万有之中,道先于万有存在,道的位置在上帝那里,道就是上帝,道不在万有之中。道与万有的关系是“造”的关系,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观察的到的一切,是道的作为,道的原则,道的影子。而道既“与上帝同在”,又“是上帝的”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表述,就暗含了基督教信仰中三位一体上帝的奥秘。
[...]

 
0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四讲

Posted by Yanwei on 十二 16, 2008 in 灵修讲章

[size=9]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四讲
整理:deepshock
1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2 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 1:1-3)
好消息是唐牧师身体检查的结果很正常,这周看上去他气色也非常不错,感谢主!
这周唐牧师并没有按照原计划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角度去解释人类对道的追求,而是从希腊哲学的角度切入,让我们看到圣经中所启示的道是如何真切的超越了人类文明中关于道的本源和对于道的认识的层次。
“太初有什么”
上个星期我们了解了“太初”的含义不是时间的开始,而是那个起初的起初,最本质的开始。那么太初有什么呢?希腊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中国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个太初在希腊文中就是Arch,所以考古学的这个词Archeology,恰恰就是那种对开始的一种探索。太初有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一切都源自于这个先于我们存在的存在。
希腊哲学家中最早思考起初的是米利都派,这个学派的始祖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但他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不同意,认为万物的本源乃是气,因为气弥漫在空间之中,气的聚集成为了水和其他的物质等等等等。后来希腊人又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火、风、土四种元素,我国古代也有类似如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解释。哲学家、几何学家、音乐家毕达哥拉斯还给出过太初有“数”的观念。
但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又推翻老师的答案,他认为太初没有别的,只能有“无限”,因为无论是气,还是水,都还是被限制的,而有限不能解释“无限”的概念,所以一开始先有的应该是“无限”。这让人思考老子的话“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唐牧师认为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无极的意思,就是那个无限的本体,从无限的本体中产生了有限的存在,从这个有限中就源出了万物。
当这些从人而来关于世界本源的伟大思考都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加利利的渔夫约翰站出来在这本福音书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太初有什么呢?有道!,道在什么位置上呢?,道与那个上帝同在,是自存永存的。道是什么呢?道的本质就是上帝本身。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是藉着道所创造的(约1:3)。
这里你看到了理性与人的崇拜心理完美的结合,也就是哲学家一直寻找的那个终极答案。这种创造的观念,是老子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所没有的。这种认为万有的存在是由一个更本质的“存在”所创造的思想无法从人的理性中被想出来,这是来源于上帝的启示。
“完美的世界在哪里?”
佛祖给出的答案是:“一切都是空。”,没有什么是本质,这是他想出来的。但希腊人柏拉图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本质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我们能观察到的现实之中,而存在与理想之中,而现实这个本质所投射出来的假象,所以理想总是很完美,而现实总是不完美的。他的思考超越了物质本身的形式,这就叫做“形而上学”,柏拉图也就成了唯心主义的始祖。他的徒弟亚里斯多德从根本上否定老师的观念,他认为事物的本质就在物质之中,没有什么是超越这个物质的,他认为物质中的本质可以被认识,完美的世界就在这个世界之中,并且发展了完整的逻辑学,也就成了研究这种存在于物质中的真理最重要的方法论。
还记得我上周记过苏格拉底宣布“他所唯一知道的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之后人类就不可避免地滑入怀疑主义的深渊吗?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拉斐尔《雅典学派》这幅画,画面画了很多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学者,但只有正中央的两个人头上有一片蓝天,就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表明只有这两个人有着宇宙性的头脑,其他人都在言谈片段的真理。图画中柏拉图右手指向天空,亚里斯多德左手指向地面,核心的分歧就在乎于宇宙观,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这幅图就表现人类靠着自己寻找答案的结论,实质上只有争论而已。
“盒子”外面的声音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约翰福音最初的这三句话,“万物是借着他造的。”,这简单几个字把创造观带进宇宙观之中,“存在”本身不是自己的原因,存在的原因就是道的存在,道创造了这个世界,从不存在到存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从人而来的声音,这是从“盒子”外面而来的,他明确的告诉我们,道不是我们凭着自己就能认识的,而是道让我们认识他,我们才能借着他所给我们的理性去认识他,在这个启示的过程中,道是主动的。
所以,上帝在希伯来书11:1-3中启示了真正的认识论,和约翰福音1-3形成美好的呼应。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着上帝的话造成的。”,我们看到,“知道”不是“信”的原因,“信”乃是“知道”的原因!这是一个真正的奥秘,在圣经中被启示出来,关于真理的事情,关于道的事情,关于上帝的事情,不是因知而信,不是因证而信,不是因经历而信,而是你若信,就必看见上帝的荣耀。
[...]

 
0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三讲

Posted by Yanwei on 十二 16, 2008 in 灵修讲章

[size=9]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三讲
整理:deepshock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约翰福音》1:1)
圣经中记载了两个关于开始的概念,一个是《创世纪》1:1 中的“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另外一处就是这里的“太初有道。”虽然英文翻译中都用了"In the beginning"来表述,但在原文中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中文和合本翻译的很恰当。
《创世纪》中的起初,是时间的开始,是被造界的开始。
《约翰福音》中用了“太初”,表述的是创造者的那个最本质的“开始”,
中文“太”字在《康熙字典》解释为“大,通”,有根本,本质的意思。比如我们常用的词太庙,太极等等,表明的是一种根本的本质。太字最初没有下面的点儿,后来加上为了区分小大的“大”才加上了点儿。(所以大学生可能叫做太学生更合理,汉朝就设有太学)。
上帝启示我们,他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 3:14),所以“太初有道”,就清楚揭示了道是在世界被创造以前就存在的,这道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时空范围限制之下。“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让我们明白道与上帝一样,是自有永有的,而道就是上帝本身的一个位格。上帝自己的永恒与无限就是一切的“起初”,约翰福音记载的那个“太初”。
这是约翰惊人的宣示,因为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解释关于“元初”,也从来没有人这样认识道。
这里所论及的道,就是万有现象背后的那个最本质的真理,这真理是自存永存的,并不改变。而约翰福音1章1节告诉我们,道不是在时空当中被造的,这万有的原理,就是永恒的上帝。寥寥数笔,把道的自存性,永存性和神性启示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谈论“神”或者“上帝”的概念,但论及道的文明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就是希腊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
先来看希腊文明,希腊的道叫做Logos,可以翻译为话语或者逻辑,但唐牧师认为孙中山先生的翻译最恰当,就是“理则”,就是理性的原则,是共同的真理。 Logos在英文中就是logy,所以生物学有生物学的原则,就是biology,地质学有地质学的原则就是geology,方法论也有方法论的原则,就叫做methodology,而logos就是前面这个具体门类原则背后的那个总原则。
而对这个logos的认识,是从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开始的,他的哲学思想中认为万物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切都在不断的改变”,中国也有一本关于变化的书,叫做《易经》。
希腊人对于logos认识的最高峰发生在公元前400年的斯多亚派哲学,又叫做行善派。温家宝总理在接受CNN访问的时候提到他曾经多次阅读马可·奥勒留·安东耐诺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的《沉思录》,而马可·奥勒留·安东耐诺斯就是一位斯多亚学派哲学家。(我很奇怪为什么温总理去多次看《沉思录》,思想武器不都是在共产主义的理论著作中全有了吗?比如马列毛邓江。奇怪,不懂。)
[...]

 
0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二讲

Posted by Yanwei on 十二 16, 2008 in 灵修讲章

[size=9]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二讲
整理:deepshock
(祝按:这一讲整理得比较简单)
《圣经》是由四十多位不同的作者,历时1500多年才完成的。这符合上帝不接受单一见证的原则,以至于福音书不是一本,而是有四本不同的福音书见证主耶稣在世上的事情。
这和伊斯兰教的《可兰经》有本质的不同,《可兰经》只是默罕默德一个人宣称从天使中领受的启示。这种不接受单一见证的原则,是圣经的一个总原则。
四本福音书有不同的侧重点,按照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
《马可福音》—- 强调耶稣基督仆人的身份,用简练的语言记载了很多耶稣所行的神迹。
《马太福音》—- 强调耶稣基督是天国的君王,大卫的子孙,“犹大支派的狮子”
《路加福音》—- 侧重描述了耶稣基督乃是一个完全的人,他以历史学家特有的角度,按照严谨的时间进行次序,以严肃的文学笔法,描述了耶稣基督在世上所行的,所讲的。
《约翰福音》则与其他三部福音书不同,首先约翰的记载不是对耶稣基督生平的回顾,而是完整的论述了耶稣基督的神性,也就是耶稣基督就是上帝,而这种神性,在约翰福音中,不是通过神迹奇事来彰显的(《约翰福音》记载了最少的神迹),而是透过耶稣基督讲话的权威和权柄,将他的神性表明出来,他乃是道成肉身的弥赛亚在人间传讲天道。[/size]

 
0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讲道1-5讲

Posted by Jeremiah Chu on 十二 16, 2008 in 灵修讲章

[size=9]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一~五讲全记录
亲爱的dxjm,
我从台北回到北京以后,一直惦记着唐崇荣每周三晚上在台湾大学旁边的怀恩堂举办的《约翰福音》查经讲座。这应该是他退休之前在东南亚巡回讲座的最后一卷《圣经》。此前我只参加了第一讲,根据自己的速记笔记做出了整理,今天在网上发现后面的几讲也已经陆续由在东南亚(可能是香港,进度与台北相同)的华裔弟兄姐妹用同样的方式整理了出来,这样信息就很完整了。我把他们一齐贴到这里,供大家读经时参考,也以此纪念两岸60年来的首次“三通”。
因为都是我们个人现场的速记(现场不允许录音),所以肯定有很多的错误,也不能直接作为唐崇荣牧师的原话引用,这一点请切记。
祝帅
唐崇荣牧师《约翰福音》查经第一讲
时间:2008年10月8日晚19:30-21:30
地点:台北新生南路浸信会怀恩堂(台大麦当劳旁)
讲员:唐崇荣牧师
整理:祝帅弟兄(根据现场速记笔记整理,文责自负)
《约翰福音》是福音中的福音,是基督教信仰和布道的核心。它是在一个充满动荡的世界中,神再一次的启示的集大成,向正在发展的希腊和整个西方世界所传讲的信息。约翰写作《约翰福音》的时候,已经是90岁的老人。这个名字的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上帝的恩典”。新约中的约翰,可以与旧约中的大卫相提并论。我们将使用大约五年的时间,大约200个小时来查考《约翰福音》。今天是第一讲,我们大约用2-3次讲完《约翰福音》的导论。

十二使徒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都是在加利利被捡选的。加利利的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旧约的认识和研究也无法与耶路撒冷相提并论,那么神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当时的学术中心耶路撒冷拣选门徒的?
不能说,耶稣认为学术不重要。圣经也并没有否定学术的重要性。事实上,加利利人写作的《圣经》,已经超过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儒家、道家、奥义书和佛经。以利亚同样出身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上帝就是这样从贫乏人中兴起人来,使他与王子同坐。把智慧向婴孩就显明出来,让自以为聪明的人自讨羞愧。
事实上,加利利是一个风景美丽、渔民收入丰厚的地方,当地出产最好的淡水鱼,供应罗马帝国的皇宫,使当地的人民不至于贫穷。当地还有很多别墅,是有钱人休闲度假的地方。是旅游、渔业和疗养的中心。彼得也是当时有身分有权势的人,可以带刀进入京都,不可轻看加利利人。
12门徒中,至少有7个人是特别按照名字来呼召的,这是以个人方式布道的最好的范本。彼得,是一个已经建立了家室的人,有岳母,这说明已经建立家庭的人仍有可能蒙呼召。约翰年幼,也就是说他还没有结婚。但约翰写出的书,其重要性不在希伯来书和罗马书之下。耶稣没有看轻青少年,因为如果他拣选的门徒如果都是同一个年龄段的话,那么将来教会就会出现断层和真空。
《圣经》作者的共同特点,就是不突出自己的名字。约翰自称“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利未马太在跟随耶稣之后,还请席吃饭,认为信主是应当庆祝的事情。他是税吏,可以A钱(众笑——注:这是最近台湾因为陈水扁案而特别流行的一个词)。但现在庆贺他撇下一切,来跟随主。试问我们今天有几个人信主的那天会请客?
约翰不写“爱主的”,而写的是“主所爱的”,他知道耶稣先爱了他。约翰年幼的时候是“雷子”,但晚年充满爱和希乐。许多教会以接受约翰的祝福为更加蒙福的事情。柏拉图之爱,是自下而上的向往;但约翰之爱,是从上到下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这就结束了希腊哲学对于爱的界定。
约翰的记性比年长的人更完美,因此一点听耶稣基督的话的机会都不放过,因此他可以在90岁写《约翰福音》的时候,可以一字不漏地记下马太没有写到的,马可忘记的,路加没有机会知道的耶稣的每一句话。
耶稣也并没有因为约翰爱他而宠爱约翰。他曾经对约翰有很重的责备:“你的心如何,你不知道”。主给他最严格的责备和最严谨的训练。在客西马尼园和登山变相的时候,都有约翰在一起。约翰从未失去任何一个跟随耶稣的机会,因此可以回想出别的门徒没有办法回想出的话语。

约翰年老的时候,所面对的世界局势和彼得、保罗的时代都不一样。主后68年的时候,彼得、保罗两个人已经都死了,他们未竟的工作就交给了比他们年轻的约翰。约翰成了在这两位使徒死后几十年内独当一面、承前启后的唯一一位使徒。他在一个真空的时代向全世界宣战,把真理坚守下去。
《约翰福音》成书的时候,彼得、保罗都已经死了20多年。在暴君尼罗焚烧罗马城之后的20余年,逼迫继续来到。这时候十二个使徒中间,除了犹大自杀、雅各布被砍头之外,其余的人也大多已经殉道。为什么会这样受到逼迫呢?
按照罗马帝国的法律,每个公民都是直接属于帝国皇帝的,每个公民都应该称西泽为主。罗马起源于主前750多年两兄弟建立的罗马会社,此后逐渐演变成政权罗马共和国。在罗马共和国变成罗马帝国之前,注重保护国民,领袖要通过议会表决,也制造国防武器,来打击入侵的蛮族,来保护国民的平安。由于许多地方欢迎这种制度,所以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张。随着边界的设防,罗马开始主动进攻所有被怀疑有可能会入侵的外敌来扩大领土。
几百年后,这一善战求平安的政权越来越强大,变成一个国际国家,有倾向去吸收各国的精英。主前四世纪,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任用有军事天才的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的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时候已经扩张到亚述帝国甚至印度境内。当亚历山大大帝在亚述焚烧战败国的王宫的时候,他才发现亚述的首都比马其顿大500倍。马其顿之所以能够战胜亚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为百姓,为自由,而不是为奴仆而战,因而是民心所向。
据一些史书的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在临死前曾经访问过耶路撒冷,在那里,他听到一个祭司宣读《但以理书》,他惊奇地发现《圣经》上竟然预言了他的帝国。他问祭司自己的国会怎样,祭司向他说《圣经》上的预言:他年轻的时候就要离开世界,他的帝国将由他手下的四个将军分裂为四个国家,他听了吓了一跳。当亚历山大大帝离开犹太到达埃及的时候,在那个地方因为拉肚子,果然只有32岁的时候就死了。
[...]

 
0

12月21日青年聚会敬拜赞美诗歌

Posted by songwei on 十二 15, 2008 in 敬拜赞美

1.齐来崇拜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9/cc401d2f10fb4f49.html
2.新生王歌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9/4be2038d368ffdd1.Html
3.玛丽亚的小男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HTaPjVUtYw&feature=related
4.生命活水充满我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7eda2bb5b69592cb.html
5.你像一棵果树
http://www.fuyinchina.com/html/2006-10/1837p2.htm
6.常常喜乐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2f5d71c492d3b67d.html
7.我心切切渴慕你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e241f6d62ccdf3c3.html
8.让爱走动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84d98adb1da144d6.html
9.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826cabe701e644ef.html

Copyright © 2013 展翅上腾青年团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10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