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年读经进度表

Posted by elim on 九 23, 2008 in 资源共享

全年读经进度表
一月
1.□ 创∶1,2;路∶1
2.□ 创∶3-5;路∶2
3.□ 创∶6-8;路∶3
4.□ 创∶9-11;路∶4
5.□ 创∶12-14;路∶5
6.□ 创∶15-17;路∶6
7.□ 创∶18,19;诗∶3;路∶7
8.□ 创∶20-22;路∶8
9.□ 创∶23,24;路∶9
10.□ 创∶25,26;诗∶6;路∶10
11.□ 创∶27,28;诗∶4;路∶11
12.□ 创∶29,30;路∶12
13.□ 创∶31-33;路∶13
14.□ 创∶34-36;路∶14
15.□ 创∶37,38;诗∶7;路∶15
16.□ 创∶39-41;路∶16
17.□ 创∶42,43;诗∶5;路∶17
18.□ 创∶44-46;路∶18
19.□ 创∶47,48;诗∶10;路∶19
20.□ 创∶49,50;诗∶8;路∶20
21.□ 出∶1,2;诗∶88;路∶21
22.□ 出∶3-5;路∶22
23.□ 出∶6-8;路∶23
24.□ 出∶9-11;路∶24
25.□ 出∶12,13;诗∶21;徒∶l
26.□ 出∶14-16;徒∶2
27.□ 出∶17-20;徒∶3
28.□ 出∶21,22;诗∶12;徒∶4
29.□ 出∶23,24;诗∶14;徒∶5
30.□ 出∶25-27;徒∶6
31.□ 出∶28,29;徒∶7

 
0

2008年9月28日青年团契诗歌

Posted by elim on 九 22, 2008 in 资源共享

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4624e3dd89790243.html
2.我要向高山举目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0a0ec1dde09959e2.html
3.最知心的朋友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4/ae79b333e584c41f.html
4.我们呼求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6ed4814a7bb1b640.html
5.有一天(回应牧师讲道信息)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67/966dd2fc54a645cf.html
6.爱是我们相聚一起(迎新)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36/a2058d23c0c403b0.html
7.袮爱永不变(迎新)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6/025d6eb8d28e9cbb.html
8.最珍贵的角落(回应见证分享)
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d812ea132362d761.html

 
0

主后2008年9月21日青年聚会唱诗

Posted by elim on 九 16, 2008 in 资源共享

1. 《把冷漠变成爱》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d73781acd570cbb6.html
2.《云上太阳》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99b49ab6dc418d6d.html
3.《爱,我愿意》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b221a20b1bb65e28.html
4.《深深爱袮》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480a426bb82909da.html
5.《爱使我们相聚一起》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36/a2058d23c0c403b0.html
6.《耶稣爱你》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83fc51b96d802ea7.html

 
0

(转贴)何光沪: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Posted by songwei on 九 15, 2008 in 资源共享

何光沪: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其结果,是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信仰是超越对象的,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
民族的浮沉。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在我们这里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交通的状况是中国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身后房子里也许有一个小孩”、“看不见的警察或监视器”之类当然不予考虑);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将来那个小孩有可能出事”、“闯红灯会增加交通混乱,最终使自己的车速和安全也受影响”之类当然也不予考虑);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那个小孩与我无关”、“交通混乱我管不着”之类心态,才是思考的真实基础)。
  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而就那个清洁工人来说,我想,她不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之惟一标准的“理智”,但她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心,因为她相信一个很实在的道理: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就梁晓声或他开车的朋友来说,我想,他当然知道这一次闯红灯有利无弊,但他虽招致辱骂而安然不动,因为他相信遵守这项规则,有利于大家长远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义;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则(佛教称之为“因缘”)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基督教称之为“爱邻人”)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这些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但是,如果考虑到先贤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则”已经涉及人与他人、社会、世界及其本源的关系,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0

淡江,淡淡的江

Posted by Jeremiah Chu on 九 11, 2008 in 小组分享

[align=center]淡江,淡淡的江
祝 帥[/align]
在臺北一個人看地圖,縂有熱心的臺灣同胞上來搭話——
——大陸人,第一次來臺北吧?我幫你介紹一下,來臺北,一定要去夜市哦,士林夜市,西門町,師範大學……
——不好意思,好像都去過啦!
——那就要吃臺灣的小吃啦,青蛙下蛋,檸檬愛玉,蚵仔煎,阿給……
——嗯,似乎也都吃過哦:)
——那你對購物大賣場有興趣嗎?101,微風廣場,太平洋SOGO,美麗華摩天輪……
——我對這些沒有什麽興趣啊!
——那就要去廟裏“拜拜”啦!龍華寺,那裏可是什麽神都有,文昌、月老、関公、菩薩,可靈啦!
——不需要哦,我是基督徒……
似乎是沒有人曉得我只對大學感興趣,而且對於今天來説,就是淡江的大學。
來臺灣的時候預感到要買很多書帶回去,因此出發前除了一本正在翻譯的理論書以外,只隨身帶了一本書,那就是農曆年的時候逛小書店偶然發現的這本《遙遠的鄉愁——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作者公路,是一位文采平平,但卻對臺灣充滿理想和真誠的女性。通過這本書,來到臺灣之後又按圖索驥地在誠品找到另外一本研究臺灣民歌運動的重要著作,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研究所碩士班(也就是大陸所說的“碩士研究生”)張釗維的學位論文《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兩位作者的描述讓我對“淡江”這個我上一次來臺灣甚至未及匆匆路過的小鎮充滿了幻想。
下午參加完“奶茶”劉若英的記者會,一個人從臺北火車站搭上“捷運”(也就是北京的地鐵),再次直奔已經被稱作“淡水”、兩個星期前曾經乘船來過的淡江。午後的雨並不見小,一路上心中默默禱告,到了淡水之後,雨果然已經停了下來,淡水的老街散發出清濘的味道。而雨後的夕陽,即將從淡江遠方的碼頭徐徐沉下。此情此景,難免讓我回憶起已經離開了十多年的家鄉青島棧橋的黃昏。
此次不是要去漁人碼頭,而是要去尋找上次未及造訪的淡江的文化符碼。沿淡水中正路的老街朝東北的方向走,走過被稱作“馬偕”的偕叡理牧師的銅像,遠遠就看到了紅毛城和淡水真理大學的路標。臺北縣遠離有些喧囂的臺北市。但是一百多年前這裡卻是北臺灣現代文明的一個發源地。西方人從臺灣的打狗港(今高雄)登陸,乘船北上來到淡水,建設了臺北今天的繁華。由於當年來臺灣的葡萄牙人髮鬚皆為紅色,故西人的聚居區被稱作“紅毛城”。這裡大量西式的建築是今天臺灣難得一見的景觀,不過依然令我懷念起與淡水有著同樣經歷的青島。
幾乎每一個傳教士身上都有著講不完的故事。和當年來到中國内地的傳教士一樣, 28嵗的馬偕當年來到淡江,也並不是一段平坦的道路。他也曾經被當地的土著所排斥,人們拆毀他剛剛建立起來的教堂,甚至向他潑糞便,但是馬偕清楚上帝在淡江這片美麗的土地,以及整個美麗島——“福爾摩莎”所定的美好旨意:臺灣不是亞細亞的孤兒,而是上帝眼目眷顧的迦南。在這裡,馬偕利用自己精湛的醫術,一生為當地的居民拔了超過兩万一千顆牙齒,並且利用自己帶來的西藥,毉好了無數人當時被視爲“絕症”的瘧疾。他引進了包括高麗菜(北京叫圓白菜,青島叫大頭菜)的八种蔬菜來淡水;不但如此,他還刻苦學習台語,練習用台語向當地人佈道。就這樣他得到了當地人們的信任,五年間就已有十多個人聽到福音,受洗成爲基督徒。
此後,馬偕建立了“滬尾偕醫館”和北臺灣第一所西式學堂——牛津學堂,是為今天的真理大學的前身。一年后他又創辦了臺灣第一所女校——淡水女學堂,倡導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所教授的内容,既包括神學知識,也涵蓋了醫學、生物學、歷史學、地理學等等通識教育的内容。馬偕把自己三十年的青春奉獻給了臺灣,遠至花蓮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馬偕在淡水娶妻生子,他的兒子創辦了淡江中學。今天位于臺北雙連的“馬偕紀念醫院”和台中科技館中的敍述,都是對馬偕這位把現代醫學傳到臺灣的加拿大人的紀念。1901年58嵗的馬偕逝世于淡水,髒于淡江中學後方的墓地。耶穌說:“一粒麥子死了,就結出許多的籽粒來。”在臺灣這個充滿民間信仰和泛神崇拜的社會裏瞥見淡江這樣一個被福音洗禮過的小鎮,難免別有一番感慨。而淡水老街隨處可見的有關長老會傳教士馬偕的傳説和遺跡,也在向今人見證著這段不該遺忘的歷史。
長老會大禮拜堂的門前有兩對新人在攝影,大禮拜堂後面就是真理大學的校門了。真理大學前身是私立淡江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校園不大,學術上也未見得有太大的影響,是臺灣一個比較小的私立大學,但這裡卻因馬偕和他的“牛津學堂”而成了一個著名的景致。和政大、銘傳、文化等臺灣很多公立和私立的大學一樣,真理大學也位于臺北盆地的邊緣,是一個觀看整個臺北精致的好去處。“真理”二字則來自希臘文聖經《新約》的約翰福音,耶穌自稱的“aletheia”,即是希臘哲學中有“真理”意味的一個詞。後來海德格爾把這個詞釋為“解蔽”——去除遮蔽我們本原觀念的羈絆和前理解。這樣想來,後來的解釋學似乎也真的是背叛了現象學的這個哲學基礎。就這樣站在真理大學的校園中,盡情感受著淡江的黃昏,也在思想著彼拉多當年的問題“真理是什麽”以及馬偕的見證。
這樣想著,已經來不及造訪李雙澤的母校,曾經在臺灣現代音樂文化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淡江大學(前淡江文理學院)了。於是,在陽明山上終夜未見消停的輕微地震中,我忍不住隨手記下淡江,這個淡淡的江,一個讓人來了一次、兩次,還是要再來的地方。
2008年9月11日

 
0

《圣经概论课程》:以弗所书

Posted by songwei on 九 11, 2008 in 小组分享

[align=center][b]《圣经概论查经课程》之
以弗所书——在基督里合一[/b][/align]
一、背景
以弗所位於小亚细亚的西海岸,是希腊时代的商业中心。该城一大特色是亚底米神庙,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传说庙内的亚底米女神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以弗所人就以女神的看管者自居(徒19:35)。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的归途中曾路经以弗所,并与该地会堂的犹太人辩论(徒18:19)。 第三次旅行布道则在此居住了三年之久(徒20:31),不但将福音传遍亚西亚省,并且巩固了教会的根基。以弗所教会主要是由外邦信徒组成(弗2:11-12)。
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是保罗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著作。这三封信与腓立比书合称为“监狱书信”。由於这些书信中显示保罗有获释的可能(参腓1:25-26; 门22),教会传统将它们列为保罗第一次被囚於罗马时的作品。
二、分段与大纲
本书分成两大段。第三章末后的颂赞语是分段的地方。头一段一至三章是教义性的,第二段四至六章是实践性的,前段教义性是论及信徒在基督里的丰盛;后段实践性的,是论及信徒在基督里的行为。
Ⅰ 我们在基督里的丰盛(一~三)
第一章:因各样属灵的福气而颂赞神(3~14)
为更深入属灵的认识而祈求神(15~23)
第二章:我们在基督里的新地位(1~10)
我们在基督里的新关系(11~22)
第三章:神奥秘的启示(1~12)
神丰盛的启示(13~21)
Ⅱ 我们在基督里的行为(四~六)
第四章:在教会里的配搭(四1~16)
[...]

 
0

2008年9月14日青年团契唱诗,歌词,和弦

Posted by elim on 九 8, 2008 in 资源共享

1.来庆贺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2/3d72374002209f9b.html
2.你是荣耀君王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2/5ab07e88b6a98653.html
3.奇妙的爱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f86bd16d3ed7ca98.html
4.安静(Be Still)
5.爱,我愿意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b221a20b1bb65e28.html
6.超越一切(Above All) 试听视频
http://v.blog.sohu.com/u/vw/1618682
7.深深爱你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480a426bb82909da.html
8.爱使我们相聚一起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36/a2058d23c0c403b0.html
9.耶稣爱你 试听和下载地址http://www.musicsky.org/MusicPlay/2/83fc51b96d802ea7.html
1. 来庆贺
︱G ︱ ︱Bm [...]

 
0

唐崇榮牧師台北歸正神學查經講座(第71講)

Posted by Jeremiah Chu on 九 1, 2008 in 灵修讲章

[align=center][b]唐崇榮牧師台北歸正神學查經講座
聖經難解經文(第71講)[/b][/align]
時間:2008年8月27日晚20:00-21:00
地點:台北浸信會懷恩堂
講員:唐崇榮牧師
整理:北京展翅上騰青年團契(根據祝帥弟兄現場筆記整理,不可作爲唐牧師原話引用)
經文:出埃及記19:7-25
因爲是唐牧師回印尼獻堂以前的最後一次講座,週三晚上特地早早地來到懷恩堂,選擇了一個靠前的位子。唐牧師來晚了一會,据主領敬拜的弟兄說這是不常有的事情。不過我們也得以多唱了幾首在内地已經熟悉的讚美詩,其中不乏新的感動。
唐牧師說,出埃及記19章講的是神要以色列人在認識神自己的事情上得到教益。蘇格拉底的知識論是建立在人對於人自身的認識的基礎上,要人在知道一切有關外在的知識之前對於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提出“認識你自己”作爲一切知識的開端,這一點在西方哲學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此前500多年前,在聖經上就講了一句更重要的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所以,在“認識你自己”之前的知識又是如何開始的?認識自己的知識的根據在什麽地方?這是希臘哲學無法回答的問題。希臘哲學高舉理性,理性高於情感,情感高於意志,但是理性本身又受到誰的控制?這些問題使希臘哲學最終走入死胡同。
在中國,孔夫子以傳承周禮為志業,標榜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不認爲自己的知識來自于上帝,而是認爲來自于古代的聖人。但是古代的聖人們的智慧又是從哪裏來的?這顯然也是孔子所沒有探討過的問題。所以,無論是東西方,人對於人自身的知識都當作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這一點上,《聖經》的教導有開創性的意義,《聖經》找到了知識真正的根基。
希臘人認爲自己可以認識自然,但未脫離以自我為中心、以自然為限制的封閉主義。20世紀的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範式(Paradigm)”的概念,根據這個觀念,沒有經歷過範式轉移的科學只能永遠是自我捆綁。應該說直到15、16、17世紀,牛頓的科學觀仍然沒有脫離這個封閉的體系。但早在1世紀末,《使徒信經》的第一句話就是西方哲學史上的“範式的轉移”,結束了整個希臘科學觀、方法論和知識論的架構。希臘哲學只關心天地,而基督教哲學關心的是天地的創造主。基督教不是只看到下面的東西,而是看到上帝是如何把智慧放到下面的世界之中,讓人們一面看下面的東西,一面把榮耀歸于上帝。
所以,基督教哲學是一種開放的方法論,向創造者的美意以及祂所要借自然要人們達到的終極目的敞開。歸正神學的結論就是,創造者不在受造界之中,而是為世界定目的。以神的特殊啓示為鑰匙,才能夠打開普遍啓示的奧秘。蘇格拉底做到是把古希臘的學問一分爲二,他之前的思想法則是關於自然,比如天文學和物理學,他之後的思想法則則是關於人類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比如人類學和心理學。但是他卡住在了人類以自己為源頭的局限性上。這樣看來,蘇格拉底的意義仍是第二等的。人類需要一個更加對神開放的思想法則。早于蘇格拉底500年前的《舊約》是比蘇格拉底更爲根基的根基,它告訴我們,要認識你自己,必須先認識造你的上帝,不認識上帝的人無法真正認識自己,更無法認識自然。
出埃及記19章就是以神要以色列人認識上帝為開始。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幾千年前我們只看到了煙、雲和響聲。中國人對於神的認識是否定啓示,以訛傳訛,沒有真正的驗證和順從,見“神”就拜,完全沒有標準。每一個被造界的東西都有可能被當作神從而取代造物主,諸如山有山神,土有土地,竈有竈王,馬有馬祖(眾笑)。但正如詩篇90篇這裡說,“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呢?”人類就是這樣在不認識上帝的威嚴的時候反而不感到懼怕,不按照上帝應受的敬畏去敬畏祂。這就如同一個在總統面前大喊大叫的孩子,雖然我們把孩子們說成是“小天使”,但他們也是rude angels(粗魯的小天使),是野蠻人。有人曾經說過軍人和警察的區別:軍人有嚴格的訓練,見到上司都會非常地尊敬,而警察沒有經過嚴格的紀律和訓練,就比較散漫。
今天我們常常把上帝當成乞丐。有的教會往往幾百人鼓掌歡迎一兩個第一次來聚會的人,似乎上帝需要這幾個人來作禮拜,他們不來,耶穌基督就賣不出去一樣。但我們要以敬畏的心來到上帝面前。出埃及記第19章,就是我們以上帝該受的敬畏來到祂面前敬拜祂的基礎。唐牧師舉例說,他17嵗的時候帶領敬拜,領會衆唱詩。他不是自己唱,而是注意到最遠的地方有沒有哪一個人沒有開口。他會讓這個人上臺來獨唱。這樣一來,大家就都開口唱了。帶領唱詩的人的作用是為講員上臺之前做好準備。要先唱快歌,一來就大聲唱,可以把旋律加快40%,刺激人們對於偉大音樂的了解,然後慢下來,唱一首訓練性的新詩歌,唱到大家正在享受音樂的時候,再唱一首禱告的詩歌,讓大家在講道前預備好,進入到肅穆的氣氛中。
出埃及記19章就是教導一個民族應該怎樣來敬畏上帝。所以我們還要洗衣服,裝束合宜地來敬畏祂。第15節這裡要求人們暫時放下世俗的尊容,以神應當受尊重的態度居於内心的首位。神的僕人還應該有權柄,印證自己是神的差派,這樣百姓才能永遠信你。富勒神學院的一個人說,這是一個真正需要權威的時代。異端邪説常常通過大聲祈禱來冒充神的權威。百姓需要的權威是當機立斷作決定,馬英九缺乏的就是這種權威。真正的神的僕人,應該有真正的權威,做一個武斷的領袖。今天最糟糕的就是有真理的沒有權威,有權威的又沒有真理。約翰14:1耶穌說出:“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的時候,冒的是很大的危險。以色列人在受管教之後覺悟了惟有耶和華是真神,在以色列脫離巴比倫700年后都沒有拜假神,唯獨尊崇獨一的上帝。這是以色列人被管教之後才真正得知的,所以一個人受管教的時候你不必替他擔憂。這個時候耶穌把自己等同于上帝,這是很危險的,但是耶穌基督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印證他是神所差派來的,使人可以確信。
凡是神的話都有從神而來的印證。當以色列人最需要水的時候,以利亞向神求的卻是火。他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印證神的差派,印證別的神都是假的,使人可以相信自己。神的印證正是在不可能的事情上顯明神蹟。以利亞的禱告就是要讓百姓相信他是神差遣來的。這也是傳道人被信任的根據。只有摩西確信了自己是神所印證的工人,神才賜下律法。這就是人認識上帝的次序,要先認識上帝的威嚴,再認識上帝的慈愛。這也是聖經啓示的順序,舊約顯明上帝的威嚴,新約顯明上帝的公義和慈愛。上帝就是這樣,先賜下了他的威嚴,然後才賜下了他的公義和恩典——律法。
下一次該講《十誡》了,但那要等到十月份唐牧師印尼獻堂禮成之後。求神祝福唐牧師的植堂事工,更加倍使用自己的僕人,祝福這殿後來的榮耀大過先前的榮耀。

 
3

2008年9月7日青年团契唱诗 歌词 和弦

Posted by elim on 九 1, 2008 in 资源共享

1.《和散那》 演唱:万国敬拜与赞美 专辑《传耶稣-耶稣我爱你》
intro: C D ︱G D Em ︱C D ︱G ︱
︱G ︱D [...]

 
0

《圣经概论课程》——加拉太书

Posted by songwei on 九 1, 2008 in 小组分享

《圣经概论课程》——加拉太书

一、主题——福音带给我们的自由
保罗第二次布道旅行中去过加拉太省的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城市。回到安提阿之后,保罗随即就遭受到一些犹太人基督徒的指责。他们指责保罗为迎合外邦人而篡改福音内容,并反对保罗所主张的外邦人不须遵守犹太人传统律法的观点。有些人甚至顺著他的行程到那些城市去,宣称外邦信徒必须接受割礼,并要遵从所有犹太律法和礼仪,否则无法得救。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外邦人必须先成为犹太人,然后才可以成为基督徒。
  为了驳斥这些指责,保罗给加拉太的众教会写了这封信。他解释遵守旧约律法或犹太律法都不能为人带来拯救。人只能靠著神的恩典、藉著信心得救。保罗约在公元49年、耶路撒冷会议召开之前不久写了这封信;这个会议也是为了要处理律法与恩典的冲突问题(参徒15章)。保罗坚决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为后世教会解决了律法与福音之争,为基督教信仰打下稳固的基础。对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后来的教会能保持纯正信仰,得享基督里的自由。但是保罗同时又对滥用自由提出警告,他说不可将神的恩典当作放纵肉体情欲的机会(加五13)
本书也提出几项强烈的对比来讲明真理:
l. 恩典与律法
2.信心与行为
3.灵与肉体
4.十架与世界
加拉太教会问题的根源:从耶路撒冷上来的犹太人
耶路撒冷有一小撮的犹太人专门跑到各处去传扬犹太教式的基督教。使徒行传第十五章记载这些人在安提阿滋事。保罗在加拉太书里也提及他们(二12等),他说他们是耶路撒冷的“假弟兄”(二4)。这些假使徒曾在哥林多教会里做过不少扰乱的事。即使耶路撒冷方面没有人差来,各地的教会还会与当地的犹太人领袖接触;而这些犹太人领袖也会照样影响各教会的犹太信徒,从而影响教会,所以这是很难避免的。犹太教主义分子如影随形,无论保罗到那里去,他们也跟着去,要消灭他的工作。(正如保罗所说,撒但的差役化作“光明的天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伤透保罗的心,但却又同时激起他最凛烈的义愤:在哥林多,他们攻击他的使徒职权,可以说是人身的攻击。在加拉太,他们攻击他的教训,对保罗来说,这样的攻击是最严重不过的——犹太教的主义竟然危及基督的十字架,他说:“义若是藉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二21)。
二、本书结构
(一)引言(加一l-5)
(二)福音的严正(加一6~二21)
1.不可更改(加一6-10)
2.来自启示(加一ll-24)
3. 不能容让(加二1-10)
4.当面抵挡(加二ll-21)
(三)福音的内容(加三l~四31)
1.因信称义(加三l-14)
2.承受应许(加三15-29)
3.作神后嗣(加四l-20)
4.属天基业(加四21-31)
(四)福音的效果(加五l~六17)
1.爱心行事(加五l-15)
2.结出灵果(加五16-26)
3.互担重担(加六l-10)
4.作新造人(加六11-17)
(五)祝福(加六18)
三、主要内容
(一)引言(加一1-5)
在问安中,保罗特别提到基督照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这是福音中心(林前十五2-4)。没有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救赎,就没有福音,如果不是将我们从罪恶中救出来,就没有达到福音的目的(太一21)。所以这两句话可以说就是保罗所传的福音,凡与此不合或相反的就不是真正的福音。
(二)福音的严正(加一6~二21)
1.不可更改(加一6-10)
仇敌要从根本上败坏基督教的信仰,破灭信徒得的依据,藉着它的差役假师傅来传别的福音,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基督的福音在圣经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但仍是一个福音,保罗就是为此奉召特派、受托传这福音的(罗一1;弗三2-3、7;帖前二4;提前一11)。
当时别的福音是指着靠律法称义、靠行为得救,而不靠基督的救赎和因信称义。当时的错误还有将律法和恩典混和,凭圣灵入门,同时又靠肉体成全,到了末世的时代,别的福音和异端就更多了。
2.来自启示(加一ll-24)
保罗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也不是从人所领受的,这不是人所教导的,乃是从耶稣基督的启示而来。因为他从前是在犹太教中极力逼迫并残害教会,还自以为是事奉神(约十六2)。所以他绝不会想要传基督的福音,除非是神将他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了他,并将他的儿子启示在他心中,叫他把福音传给外邦人。我们从他所写的书信和工作的果效中,就能证实他所传的都是真正的福音,无掺杂、偏差或人的意思,完全是神的启示,不是人间的知识。
3.不能容让(加二1-10)
“过了十四年”是从保罗上次上耶路撒冷算起,约在主后46年。同去的提多是希腊人,保罗并没有勉强他受割礼,但一些假弟兄却要给他行割礼,保罗没有容让他们,这是为着福音真理的缘故,不管什么人都不可妥协。
4.当面抵挡(加二11-21)
在耶路撒冷大会之前。从雅各那里来的人看见彼得本来在外邦人中一同吃饭,彼得见他们来到,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保罗一看见他们的行为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指责彼得的错误。彼得后来仍十分尊敬保罗(彼后三15-16),这都是很好的榜样。
20节是历来许多信徒最宝贵的一节,指出了所有属灵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再没有软弱与失败了,我们里面的人就是灵,虽然因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罗八10),但我们如今仍在肉身活着,仍带着肉身的软弱和失败,所以仍要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不能离开他而独立生活,要像葡萄树的枝干一样,我们在他里面,他也在我们里面。他是可信、可靠的,因他是爱我、为我舍己,绝不丢弃倚靠他的人。
(三)福音的内容(加三l~四31)
1.因信称义(加三1-14)
福音的特点就是因信而不是行,因信赦罪,因信得救,因信称义,因信得永生。本书提到“信”有十四次之多。那以行律法为本的,因为他不能常照律法书上所记的去行(加三10),更不能靠着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但信的人,却因基督为我们挂在木头上,为我们受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了律法的咒诅。基督已经赎了我们,使我们脱离了律法的咒诅,因此就不可将咒诅再加于任何信主的人身上,使人受捆绑和压制。至于我们信主以后应当有好行为,那也不是靠自己属肉体的能力,乃是靠神在我们心里运行而立志行事,是生命的表明,乃靠着圣灵凭爱心行的。
2.承受应许(加三15-29)
神与亚伯拉罕应许的约不能废弃,而且比律法早四百年,不能因律法废弃神所立的约,尤其是神所应许的,乃是向亚伯拉罕的那一个子孙(指基督说的),就更不能废弃。因为基督满足并符合约的要求和条件,足能承受神给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的应许,是承受迦南地为业。但神对亚伯拉罕和他属灵的子孙还有属天的家乡及更美圣城的应许(来十一9-10、13-16),我们也都可以因基督而得到。
3.作神后嗣(加四l-20)
在希腊、罗马富有的家庭中,常选择一忠信奴仆,受主人托付照管主人之子,到十七岁时可自由为成人,不再受其管制。这里就说到我们本来的地位,是受监督管制于律法之下,直等神的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要将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弗一5),并且差遣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心中,呼阿爸父。我们不再是奴仆,乃是儿子,并且作神的后嗣(罗八16-17;多三7),与基督同作后嗣,与基督一同得分(林前一9)。如果基督是承受万的(约三35;来一2),那么万有也是我们的了(林前三2l-22),这是何等大的福分和荣耀。
保罗怕加拉太人又回到律法的捆绑之下作奴仆,失去自由。实在说来,这也是所有传道人应当对信徒有的盼望,因这是工作的目的,为叫信徒里面有基督活着。里面没有成形的基督,外面就更没有基督的形像了。
4.属天基业(加四21-31)
他们愿意回到律法之下,保罗就用律法所记为例证,如亚伯拉罕的一妻一妾所预表的:一个是使女夏甲,她代表西乃山的旧约,即律法之约,她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是生而为奴的,是按血气生的。而另一个是自主之妇人撒拉,她代表新约恩典之约,她所生的儿子以撒乃是凭应许生的,是属灵的象征。这两个妇人也是由两个城为代表,一是地上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中心地;另一个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教会的象征,是自主的,不在律法之下,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凭信心,靠着新约的中保和所流的血,可以来到锡安山就是天上的耶撒冷(来十二22-25)。这天上的耶路撒冷将来要成为新耶路撒冷,那是极美的城,我们要承受为业,但现时却受到那按血气而生的逼迫,但终旧要把使女和她的儿子赶出去。所以回到律法之下作奴仆,是非常可惜、可怜、可悲的事。今天仍有这样的人,甘愿失去天上属灵永远的产业,许多信徒不认真查考圣经,不晓得究竟是不是真理就相信,随从各种异端与错谬道理,这是要自己负责的。
(四)福音的果效(加五1~六17)
1.爱心行事(加五l-15)
律法是一个重轭,令人难以担当,而基督来就是要救我们脱离这个奴仆的轭,为叫我们得以自由。若想要再靠律法称义,就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新约的特点是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腓三9;多三7)。一切恩典和福气都是在基督里得的,受割礼或不受割礼都毫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所以保罗只传十字架和爱,十字架是使人从律法之下得自由,但不能将这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这完全违反主钉十架要救人脱离罪恶的目的。
爱心是包括全律法的(罗十三6-10),爱就完全了律法,不过爱不是人硬作出来的一种行为,乃是从信心发出来的(提前一5)。爱是生命的表露,是从神生的,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7-8)。
2.圣灵果子(加五16-26)
[...]

Copyright © 2013 展翅上腾青年团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10904号